「香醇的咖啡香、濃郁的茶香,我都聞不到......」
台灣知名導演吳念真之前曾如此說道,他表示自己逐漸聞不到周遭熟悉的氣味。其實,在耳鼻喉科門診,經仔細詢問下,可以發現有類似困擾的朋友實不在少數。
據台灣及世界其他地區的統計,大約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有嗅覺異常的困擾!有人的嗅覺時好時壞,有人完全聞不到味道;有人嗅覺逐漸變差,有人則是從小就不知道聞到氣味是什麼感覺。
嗅覺是我們體驗這個世界的重要感覺之一,不過比起視覺、聽覺或是味覺,嗅覺卻常常被忽略。其實,嗅覺障礙對生活帶來的影響,可能比您想像來得大!
嗅覺變差,各種美食的味道將大受影響。一般所說的「味道」,其實是結合嗅覺、味覺及觸覺的綜合感受,其中嗅覺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若某天咖啡沒了香氣,只剩下苦澀味,其滋味必定大打折扣吧!
嗅覺的重要性不只如此,它也能讓我們感知周遭環境的危險,例如聞到廚房的燒焦味、瓦斯外洩的氣味、分辨食物是否腐敗…等等。可以說,敏銳的嗅覺是許多動物賴以為生的重要能力。
某些專家例如廚師、品酒師…等等,更是靠精準的嗅覺謀生。此外,嗅覺變差還可能影響社交以及心理,例如不知自己身體有異味或口臭,因而導致尷尬的場面。
有鑑於此,了解造成嗅覺失靈的原因、如何避免以及如何處理是有幫助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嗅覺是怎麼回事吧!
我們是如何聞到氣味的呢?
我們能聞到各式各樣的氣味,有賴於鼻腔內「嗅覺區」的特殊結構。氣味分子在接觸鼻腔內的「嗅覺神經上皮」後,會經由一連串的反應轉換成訊號,藉由其中的「嗅神經」傳到大腦,藉此讓我們能分辨不同的氣味。
我們人體一共有 12 對從腦部延伸出來的「腦神經」,嗅神經即為其一,而且大概是當中最嬌貴的神經了!怎麼說呢?因為嗅神經非常細小,一邊往下到鼻腔伸出能接受氣味分子的構造,一邊往上直通大腦。由於這些嗅神經直接暴露在鼻腔,因此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和刺激。
雖然嗅神經有持續再生、更換的能力,但隨著年紀增長,或是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越多,嗅神經的功能就會逐漸退化。
此外有趣的是,嗅覺也有和大腦中負責「記憶」的區域連結,因此有人一聞到咖啡香,就想起某個坐在咖啡廳的美好早晨;或是聞到某個香水味,就回想起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
為什麼會聞不到味道呢?
造成嗅覺障礙的原因很多,但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大類:「傳導性嗅覺障礙」以及「神經性嗅覺障礙」。
- 「傳導性」嗅覺障礙:由於氣味分子到嗅神經之間的路徑受到影響,例如黏膜腫脹、鼻腔空間狹窄、鼻腔長息肉或腫瘤…等,干擾氣味分子和嗅覺接受器結合,阻礙嗅覺傳導。
- 「神經性」嗅覺障礙:顧名思義是嗅覺神經本身受損或退化,所導致的嗅覺異常。跟傳導性嗅覺障礙相比,這類嗅覺異常的治療通常較為困難、恢復也較差。
接下來,讓我們來個別了解造成嗅覺異常的原因。首先,要跟大家介紹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前三名,分別是「感冒」、「頭部外傷」以及「慢性鼻竇炎」。
「感冒」後突然聞不到
感冒,也就是所謂的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造成嗅覺出問題的原因之一,以女性和老年人較常發生。這類嗅覺異常通常是感冒後突然發生的,嗅覺變得沒那麼靈敏(英文為 hyposmia),甚至完全聞不到氣味(anosmia)。
至於上呼吸道感染為何會破壞嗅覺,推測是病毒感染造成嗅覺神經受損,或是鼻黏膜腫脹導致的傳導性障礙,確切原因目前科學家仍在研究中。不過,國外研究發現因為感冒造成的嗅覺問題,恢復的機會比其他原因造成的高,大約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人會恢復。
「頭部外傷」後突然聞不到
頭部外傷這類患者,可能因為直接或間接傷到嗅神經到大腦之間的連結,造成嗅覺突然變差。因為外傷造成的嗅覺神經損傷,大概只有三分之一能部分恢復,若嗅覺在受傷一年後經積極治療仍未改善,嗅覺要回到正常的機會就低了。
「慢性鼻竇炎」逐漸聞不到
慢性鼻竇炎也常引起嗅覺異常,無論是否合併鼻息肉,嗅覺都可能受到影響。患者可能會覺得嗅覺時好時壞、或是慢慢變差。慢性鼻竇炎的患者,鼻腔內可以發現一些發炎的跡象,例如有嗅覺區被息肉或腫脹的鼻黏膜阻擋、濃鼻涕、鼻涕倒流…等等。
上面提到這三個最常造成嗅覺異常的原因中,您可以發現慢性鼻竇炎的症狀和另外兩者稍微不同,其造成的嗅覺障礙是「逐漸變差」的。由於許多慢性鼻竇炎能被有效控制,因此對這類嗅覺異常有所警覺,才能儘早處理、幫助恢復。
其他影響嗅覺的原因
- 老化:國外統計,所有嗅覺異常的人之中,65 歲到 80 歲的族群佔了一半。而大於 80 歲的老年人,大約有 75% 有嚴重的嗅覺異常。老化如何影響嗅覺呢?目前認為是和嗅神經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受到污染或毒素而破壞神經修復再生的能力有關。
- 抽菸:抽菸也會影響嗅覺,而且抽得量越大、抽越久,對嗅覺的傷害越大。研究發現戒煙後某些患者的嗅覺會逐漸改善。
- 先天性異常:某些先天疾病(例如 Kallmann syndrome、CHARGE syndrome...)會導致嗅覺系統發育不全,造成患者從出生就聞不到任何氣味。此外,鼻腔內特殊的結構異常(例如鼻甲過度氣化...),可能造成嗅覺區異常狹窄,讓氣味分子難以進入。
- 環境暴露:長期暴露在充滿化學分子的空氣中,由於含有例如甲醛、汞…等環境毒素,可能破壞嗅覺功能。
- 頭頸部放射線治療後:嗅覺神經可能會受到放射線照射的影響,這是為了治療疾病得面對的可能副作用之一。
-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具有影響嗅覺的副作用,所以建議您使用任何藥物前先和您的醫師討論喔。
- 鼻部腫瘤:鼻子裡長腫瘤可能不會有明顯症狀,但若出現嗅覺異常,或是伴隨「單側」鼻塞或流鼻血,就要特別注意。
- 鼻部手術後:極少數的患者在接受鼻部手術後,出現暫時或永久性的嗅覺異常,這可能是由於本身鼻腔持續有發炎的情況所導致。
- 神經退化性疾病:有研究發現,嗅覺異常是某些神經退化性疾病最早期表現的症狀,例如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及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不過嗅覺異常和這些疾病的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如何,仍有待進一步研究來確定。
醫師會幫我做哪些檢查呢?
嗅覺異常的問題,經過醫師仔細的問診、理學檢查和神經學檢查後,多數人能找出造成嗅覺異常的可能原因,例如感冒、外傷…等等。
此外,由於鼻子內部的構造精細,常需借助「經鼻內視鏡」的檢查,方能看到鼻腔深處的嗅覺區是否有構造異常、發炎等狀況,以及鼻腔內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或其他異狀。
在某些特定狀況,例如嗅覺異常卻沒有明顯外傷或鼻竇炎的證據、或是內視鏡無法清楚評估嗅覺區,醫師會安排進一步影像檢查(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
如同聽力檢查用來耳朵對於不同聲音的感受,臨床上也有一些「嗅覺檢查」用來測試患者對於氣味敏感度和分辨能力。目前臨床使用最廣泛的嗅覺檢查起初是針對西方人所設計,因此檢驗中的某些氣味(例如:紫丁香、萊姆…)對於我們台灣人較為陌生,不過目前這類嗅覺檢查已開發出針對台灣人熟悉的氣味,對於了解嗅覺的狀況更有幫助。
嗅覺異常該怎麼治療呢?
- 類固醇藥物:若嗅覺障礙的原因是慢性鼻竇炎導致黏膜腫脹、或鼻息肉阻礙嗅覺傳導路徑,針對慢性鼻竇炎的治療和控制最為重要。類固醇鼻噴劑搭配洗鼻子是簡單有效的方式,視情況也可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藥物。
對於感冒或外傷後造成的嗅覺障礙,目前文獻指出使用兩週的低劑量口服類固醇對部分的患者是有幫助的,特別是一開始嗅覺沒有完全喪失的族群。
- 嗅覺訓練:「嗅覺訓練」是指讓患者每天聞一些強烈的香氣,例如玫瑰、檸檬…等等,藉此來刺激嗅覺區的功能。目前國內外的研究都發現嗅覺訓練對於嗅覺尚未完全喪失的患者是有幫助的。
此外,在歐洲的研究中,針對感冒後造成的嗅覺異常,每天早晚給患者聞這些香氣持續四個月,發現能幫助嗅覺恢復。另外,在三個月內就儘早接受嗅覺訓練的患者,恢復的情況特別明顯。
- 鋅 (zinc):鋅的補充在臨床上常用在治療「味覺異常」,是因為鋅能幫助味蕾的味覺接受器再生。同樣地,鋅也被認為能幫助嗅覺接受器的再生。國內研究發現,針對頭部外傷造成的嗅覺障礙,服用鋅的患者其嗅覺恢復的比例較高;而同時使用鋅和口服類固醇的患者,嗅覺恢復的比例更高。
- 其他藥物:例如中藥、theophylline、抗憂鬱劑、神經活化藥物等,皆有被用來治療嗅覺障礙,不過這些藥物的效果仍需要近一步大型的研究來證實。
- 手術:針對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若經過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症狀仍復發,且嗅覺區附近又有明顯阻塞者,可以考慮鼻內視鏡手術處理。
最重要的事—平時做好鼻腔保養
傳導性嗅覺異常通常對於治療較有反應,針對神經性嗅覺異常目前臨床上治療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平時的鼻腔保養就顯得更加重要。以下提供您幾個日常生活就能做的「鼻腔保養」:
- 積極地治療慢性鼻竇炎:包括洗鼻器沖洗鼻腔、搭配類固醇鼻噴劑…等等。
- 改善鼻過敏:透過定期打掃、清洗床單和枕套、使用空氣清淨機等方式改善居家環境以減少過敏原。和慢性鼻竇炎一樣,平時可以洗鼻子搭配類固醇鼻噴劑以改善症狀。
- 避免感冒:出入公眾場合戴上口罩、飲食均衡、規律運動、睡眠充足。
- 戒菸:包括二手菸甚至三手菸,有需要可至專門之戒菸門診尋求協助。
若嗅覺較差,建議您家中可考慮裝設煙霧或天然氣的感應器,幫您的安全做把關。此外也要特別注意食物的保存,避免變質食物吃下肚,進而影響健康。
希望此文章能讓您對於嗅覺異常有進一步認識,也希望您常保靈敏嗅覺,為生活帶來更多美好體驗!當然,若您有嗅覺方面的問題,歡迎及早跟您的耳鼻喉科醫師討論喔!
若您覺得本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們,或是幫我在底下按個讚,這將會是鼓勵我持續寫作的最大動力!
若您覺得本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們,或是幫我在底下按個讚,這將會是鼓勵我持續寫作的最大動力!
參考資料
- Bramerson A, et al. Prevalence of olfactory dysfunction: the skov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Laryngoscope. 2004;114:733-737.
- Murphy C, et al. Prevalence of olfactory impairment in older adults. JAMA 2002;288:2307-2312.
- Holbrook EH, et al. Anosmi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3;11:54-60.
- Ajmani GS, et al. Smoking and olfactory dysfunc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ryngoscope. 2017 Aug;127(8):1753-1761.
- Hummel T, et al. Effects of olfactory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olfactory loss. Laryngoscope. 2009 Mar;119(3):496-9.
- Damm M, et al. Olfactory training is helpful in postinfectious olfactory lo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 Laryngoscope. 2014 Apr;124(4):826-31.
© 陳泓鈞醫師,保留所有權利。歡迎分享本文連結,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若您有其他想了解的衛教資訊,歡迎來信告知,本部落格會定期更新內容喔!